是的,他们都看错了宋神宗。
[26]见李焘《长编》卷二百十六熙宁三年十月癸亥日条、毕沅《续资治通鉴》卷六十八熙宁三年十月辛酉日条。另据(南宋)洪迈《容斋随笔&iddot;馆职名存》,馆职分三等,上等叫修撰,中等叫校理,下等叫校勘和检讨。
[27]以上事见李焘《长编》卷二百二十二熙宁四年四月丁卯日条及毕沅《续资治通鉴》卷六十八熙宁四年四月戊申日条。曾布同判司农寺见毕沅《续资治通鉴》卷六十八熙宁三年九月戊子朔日条,吕惠卿判司农寺见《宋史&iddot;吕惠卿传》,时间当在熙宁二年九月。
[28]见李焘《长编》卷二百三十熙宁五年二月癸丑日条,《宋史&iddot;邓绾传》。
[29]见李焘《长编》卷二百七十八熙宁九年十月戊子日条。
[30]见毕沅《续资治通鉴》卷七十一熙宁八年十月庚寅日条。
[31]见李焘《长编》卷二百七十八熙宁九年十月戊子日与壬辰日条、毕沅《续资治通鉴》卷七十一熙宁九年十月戊子日条。
[32]见李焘《长编》卷二百八十熙宁十年正月戊寅日条。
帝王心思
王安石最后一次在朝堂上见到宋神宗是哪一天,已无从稽考。那天的气氛看起来跟往常没什么两样,王安石便谈起对吕嘉问的安排。当时,吕嘉问已经回到京师,参与了王雱他们与吕惠卿的斗争,但没有被追究。于是,王安石便建议任命此人为集贤院学士,皇帝的答复则是放放再说。[33]
结果,一放就是半个月。
因此这天上朝,王安石便旧话重提。皇帝陛下却仍然不肯表态,只是回过头去发呆。所有人都不敢说话,神宗却又转过脸来问:听说相公想辞职,已经很久了?
王安石猝不及防,低头答道:是。
又说:陛下坚留,不敢马上就走。
大殿中安静得能听见心跳。
皇帝不再说什么,王安石也很快便离开相位。[34]
此事未被正史采信,因此真伪莫辨。照理说,似乎不该有这样难堪的场面。毕竟,太祖皇帝留下的祖宗家法,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。因此从太宗到神宗,北宋历任皇帝对朝中大臣都礼遇有加,政治文明的程度远远高于明清两代。孔子主张的&ldo;君使臣以礼&rdo;,在宋代应该说得到了实行。[35]
事实上,王安石离职以后的待遇并不低。他在罢相一年多之后的元丰元年(1078)正月被封为舒国公,又过了一年多,改封荆国公,从此人称&ldo;王荆公&rdo;。甚至到他病故时,虽然掌权的已是反对派,也仍然被追赠了太傅的头衔。
宋,是彬彬有礼的。至少,这时还是。
然而客气礼貌并不等于满心欢喜,宋神宗对王安石恐怕也早有不满。责任当然在王安石。众所周知,此人素有&ldo;拗相公&rdo;称号,一根筋认死理,只论事不看人,在皇帝面前也倔头倔脑,说起话来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,跟他自己的穿衣戴帽一样不修边幅,常常弄得皇帝和同僚下不了台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一念之间 一袭红衣,满钰春光 我山之石: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帝国的终结 [西幻]龙之坠落 读城记 易中天品三国 西北风东南雨:大话方言 霸王不如霸我 从星空到心灵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帝国的惆怅 音乐课又双叒叕被霸占了 智慧的星空: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书生意气 高高的树上 不如握紧那段往事 穿越之怀了公主的宝宝 老婆说的都对 医妃惊华